高频交易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使得高频交易明显地异于传统的交易方式。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界定了“什么才是高频交易”。
首先,高频交易一般被认为是高度数量化的,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大部分情况下,高频交易处理的都是分笔交易数据,数据之间的间隔时间以毫秒、微秒计。显然,对于如此高频率的数据,人脑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应,必须构建数理模型,依靠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发现交易机会。
其次,高频交易的交易时间极短,经常快速的买入和卖出。高频交易试图发现的是市场上存在的极短时间内的市场失效,而这些市场交易机会转瞬即逝,因此,每笔交易必须快进快出,不能长时间持仓。这种交易风格所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高的资金周转率。由于每笔交易的持续时间都很有限,因此在短时间内,同一笔资金可以多次买卖,从而显著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第三,高频交易一般都是日内交易,很少持仓过夜。
这主要是因为对于高频交易而言,持仓过夜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在交易休市期间,很多不可预见的事件可能发生,很多信息会在市场上传播,这些潜在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显著超过了高频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因此,除非存在十分确切的信念,高频交易一般不持仓过夜。
第四,高频交易一般是低延迟交易,对于市场的数据处理速度和网络接入速度很敏感。速度是高频交易最明显的竞争。具有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最快的网络接入速度的交易者将能最先发现市场上瞬间的交易机会,闪电下单,赚取利润。速度过慢的指令到达交易所时,交易机会可能早已经被别人抢占,不但无法盈利,还可能产生亏损。而近年来,交易所也不断更新硬件设备,提升系统的数据接入速度。伦敦证券交易所2009年发布的公告宣称,该所目前的数据延迟为126微秒。
2012年5月,港交所宣布将陆续投入30亿港币,推进“领航星计划”,提升硬件和更新系统。6月6日,港交所宣布投入使用的AMS/3.8交易系统,大幅度提高了买卖盘数量和交易速度。目前每秒能接受3万买卖盘指令,数据的延迟为150毫秒。如果有必要,可以进一步更新系统,达到每秒接受15万买卖盘,数据延迟2毫秒。
最后,高频交易要求交易对象具有好的流动性。证券流动性的好坏决定了交易成本的高低,流动性较差的证券往往冲击成本非常高,而过高的冲击成本会侵蚀高频交易每笔微薄的利润。所以,高频交易一般选择流动性好的证券品种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