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才上线的高频交易程序当时被触发后,自动下单、自动买卖,停都停不住,最后是拔了电源才终止交易。’第二,市场中大量市场成员在使用量化交易系统。明显的证据就是类似2010年道指‘5?6’事件中的‘滚雪球’效应:期指与股指的联动、权重股的海量批量买入封涨停。”
“8?16事件”与高频交易之间的关联性也得到了证监会、光大证券及相关媒体的印证。根据证监会的调查处理报告,8月16日光大证券发生异常交易的起因是其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严重的程序设计错误。当程序员在交易员的电脑上演示并按下“重下”按钮时,存在严重错误的程序被启动,补单买入24只股票被执行为“买入24组ETF一揽子股票”,并报送至订单执行系统[3]。光大证券方面也将事故原因归结于其使用的由上海铭创科技开发的“高频交易投资系统”在设计方面有漏洞[4]。另有报道称,80多家证券公司使用了铭创公司的软件,引发市场担忧。后证监会辟谣道:“光大证券使用的‘铭创高频交易投资系统’是定制软件,目前为光大证券独家使用。”
综上,“8?16事件”与高频交易密切相关,但目前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危害后果与处理定性方面。笔者认为,我们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随着“8?16事件”而浮出水面的高频交易问题,是否应加强监管以及如何加强监管,值得探讨。美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金融强国,那么,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美国,会作何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