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废铜的结构逐步在调整
全球废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A 废铜的分类
要了解废铜产业,我们先来看一下废铜的分类情况,这涉及后期进口废杂铜的类型及数量。
按来源分类
废铜按其产生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次废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新废铜以及消费者使用后产生的旧废铜三类。
一次废铜
一次废铜一般指不合规格的阳极、阴极和坯料,还有阳极废品。这些废料不能进行深加工或出售,通常是将其返回上一步工序,不合规格的铜通常重新返回转炉或阳极炉进行电(解)精炼,有缺陷的坯料则进行重熔和重铸。一次废铜一般不用“走出家门”就已经被回收利用,基本不进入废铜市场。
新废铜
新废铜是指新的边角料或工厂内部产生的废铜。这种废铜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它与一次废铜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在合金化或加覆盖物过程中可能已被掺杂。处理新废铜的方法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它与其他材料的结合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内部回收,这是铸造过程中较普遍的做法,仅需重熔和重新浇铸。直接回收利用有如下优点:维持着所添加的合金元素(比如锌或锡)量。
旧废铜
旧废铜是指废弃的、用过的或(生产企业)外部产生的废铜。它来自已经达到其使用期限的产品。旧废铜是可回收利用的巨大潜在资源,但也比较难处理。
处理旧废铜面临的挑战包括:含铜量低,旧废铜通常与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并且必须将其从这些废料中分离出来;不可预知性,材料的供应天天变化,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旧废铜分散在各个地方,而不像原始矿石或新废铜那样集中于某一特定地点。这样一来,旧废铜通常是被当作垃圾掩埋而不是被回收。不过,一直居高不下的铜价正在为从废弃物收集铜增加动力。
就目前而言,废弃的电缆和电线是数量较多且回收利用率较高的一种旧废铜,相比之下,废弃电器和汽车中的旧废铜回收利用率较低。
按铜含量分类
1号废铜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9%,最小直径或厚度为1.6mm。1号废铜包括电缆线、“重”废铜(削剪屑、冲孔屑、公共汽车杆)和线结节。
2号废铜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6%,以线、重废铜或结节的形式出现,并且包含其他几种限制。
低铜(Lightcopper)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2%,其组成以纯铜为主,纯铜表面被油漆、涂层覆盖(排水管、水口)或早已被严重氧化(锅炉、茶壶),其中通常包含了少量的铜合金。
精炼黄铜制品
这个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混合合金废铜,其最低含铜量为61.3%,其他限制较少。
含铜废品
这种类型包括了所有含铜量低的原料,比如浮渣、污泥、炉渣、返料、粉料和其他一些废料。
进口废杂铜分类
六类废杂铜(海关编码7404000090)
为自动进口许可,即将转入限制进口许可。主要包括高品位的1#光亮线、2#铜、紫杂铜、黄杂铜等,其中高品位的紫铜和分类明确、杂质较少的黄杂铜可以被直接加工利用;部分品位较低的紫杂铜和品位杂乱的黄杂铜则需要重新进行冶炼。
七类废杂铜(海关编码7404000010)
原本属于限制进口许可废料,要进口此类废料需要获得相关批文,目前已禁止进口。主要包括品位较低的废旧线缆、废电机、废变压器和废五金等,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等再度加工处理才能被冶炼厂或铜加工厂使用。
B 全球废铜市场供需现状
目前全球废杂铜原料占铜全部消费比重约35%,利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阳极炉熔炼生产电解铜,即再生精铜,根据ICSG数据,全球通过废杂铜生产的再生精铜占精铜比重的15%;另一类是直接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生产出铜材或铜合金。
全球废铜贸易量快速增长,根据联合国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废铜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5.04亿美元,较2016年的311.95亿美元增长23.43%。
从进口角度来看,我国作为最大的废铜进口国,进口铜品位亟待提升。
根据联合国数据统计中心报告,2013—2017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铜进口国,进口总额达483.71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德国,进口总额为140.04亿美元,韩国、比利时、日本进口总额依次为82.95亿美元、64.05亿美元、48.73亿美元。
CMRA通过对比前三大废铜进口国的进口废铜价格,发现虽然我国进口金额最高,但其中含铜比例是最低的,仅为40%左右;德国次之,约为70%;韩国的进口含铜量最高,达到90%左右。
从出口角度来看,废铜的供应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
联合国数据统计中心报告显示,2013—2017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废铜出口国,出口总额达154.29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德国,出口总额为87.14亿美元;英国、法国、荷兰出口总额依次为53.16亿美元、50.47亿美元、46.04美元。
美国作为最大的废铜出口国,也是我国废铜进口主要来源,但随着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废铜产业链的外移,中美废铜贸易依存度逐渐下降。比如,根据CMRA数据,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废铜量占总出口量比例的70%,201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废铜量占总出口量比例就快速下降到了30%,下降幅度较大。那么从美国进口废铜的快速减少是否会对我国废铜供应造成较大影响?根据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废铜量占总进口量比例从2016年至2018年逐年下降1%,从16%降至14%。也就是说,中国进口废铜的结构逐步在调整,仅从国别口径来看,进口废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图为全球湔三大废铜进口国
图为全球湔三大废铜进口国
C 我国废铜进口政策变化及影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环保政策不断收紧,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打响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第一枪。2018年4月将七类废铜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12月将六类废铜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
根据目前已经执行的情况来看,七类废铜禁止进口的预期虽然使得2018年废铜进口的实物量出现了明显减少,但由于进口铜含量的提升,进口的金属量并没有明显的下滑。据SMM数据,2017年,中国进口废铜中52%左右来自于七类废铜。2018作为禁止进口七类废铜的前夜,2018年进口废铜总实物量减少36.7%。然而在七类废铜进口缩减的背后,六类废铜增加,2018年废铜进口金属量仅减少3万吨左右。整体影响铜价或者废铜供应的因素更多来自于铜价或者说精废价差。由于铜价在2018年振荡下跌,精废价差收窄,因此市场表现为废铜供应并不宽松。但当价格出现反弹或者精废价差扩大,市场上的废铜则将变得更加充裕。那么,六类废铜即将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其对废铜市场的影响会是如何?对此,我们调研的相关情况如下:
再生铜方面,目前已无进口废七类,我们所能看见的进口产品均为废六类以及部分国产废铜。
国产再生铜目前供应并不宽松,但供应弹性较大,价格高低和精废价差将影响市场供应。
进口再生铜方面,在环保政策趋严的情况下,废六类的进口数量将下降。一是因为环保要求严格将使得符合申请标准的合格企业数量减少;二是因为合格企业申请额度获批比例减少,可能将使得部分企业获得额度仅为去年的60%左右。
那么进口废铜供应什么时候将出现明显下滑?此前预计时间点将出现在6月,但据我们调研了解,目前港口仍有再生铜库存待消化,以及部分企业将在7月1日前抢进口,目前海上仍有货物,预计后续6—8月的到港量不会如预期般大幅减少。
另一个我们关注到的问题是,此前废七类被限制进口后,进口废铜的含铜比例从40%上升到60%,增幅明显。那么本次废六类的进口含铜量是否也将出现明显提升?从短期来看,因为废塑料等其他杂质是不计价的,品位越低贸易利润空间越大,因此预计不会出现明显的含铜品位提升的情况。但是从长期来看,2020年后可进口的废铜质量要求更严格,金属含量要求更高,势必将进一步抬升进口再生铜的含铜品位,直至与德国和韩国看齐。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海外进口的来源,既然废七类被禁止进口,那么海外的废铜资源应当如何利用?随着废七类禁止进口,许多企业开始布局海外拆解中心。据我们不完全了解,由于废铜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部分企业尤其是偏北方的拆解企业,已考察在日本和韩国建立拆解厂。此外,东南亚是许多企业考虑布局的地域,尤其在偏南方的企业,已开始在越南或马来西亚等地建立拆解工厂,但是当地的政治和政策变动是要密切关注的重要因素。
图为美国向中国出口废铜量占其他出口量的比例
图为美国向中国出口废铜量占其他出口量的比例
D 东南亚部分国家进口固体废物的相关管理政策和规定
以下是东南亚部分国家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以供参考。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废物进口国,对废物管理的法制相对完善。根据法律规定,进出口商除了具备一定的资质外,一般要求提交申请表、许可证、废物来源、进出口商合同、与废物处理/回收设施拥有方间的合同、鉴定机构数据、银行担保等。
依据《环境质量规定》,马来西亚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对废弃物实行从产生到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置的全程管理。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首个实施固体废物管理私有化国家,按全国5个区域选定4个私人财团有化,与政府签订合同,负责收集和处置固体废物。
越南《环境保护法(2005)》确定了固体废物管理和再生利用的原则,而《关于允许作为生产原料的废物的规定》列出了允许进口的可再生利用的废料清单。
越南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但允许进口废料。每年越南进口大量的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等,以弥补工业生产原料的不足。
越南废物管理涉及各级环保部门、工业与贸易部门和海关等,这些部门根据国内废料进口的实际情况,更新允许进口废料的名录,调整相应的管理政策。
越南规定,违反废料进口法令、违规进口并造成环境污染、进口危险废物将处以不同的罚款。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要求的提升,进口固体废物的品质提升是大势所趋,进口废铜的含铜品位也将随着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至世界一流水平,对于废铜的利用可以以国际合作打开发展空间,将发达国家与“一带一路”国家联系起来,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整体废铜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